贡发芹:杨士晟题写津里“杨氏宗祠”-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贡发芹:杨士晟题写津里“杨氏宗祠”
来源:文化明光微信公众号 2024-03-03 11:29:45 责编:何小龙 朱媛

img_256

杨士晟,字蔚霞,安徽泗州人,世居招贤里(今江苏盱眙鲍集乡梁集村)。祖父杨殿邦曾任漕运总督,长兄杨士燮系四川总督吴棠次婿,曾任嘉兴知府、浙江省巡警道。弟兄八人,四个进士,一个举人,五子登科,名满天下。杨士晟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进士,同科二甲进士(进士出身)共132名,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共182名,他是三甲进士最后一名,与蔡元培是同年进士。历任江苏无锡知县,崇明县知县、芜湖米厘总办、津浦铁路南段总办,累官至道员,民国时任芜湖关监督、苏州关监督兼交涉员。津浦铁路南段(江苏浦口至山东韩庄)383公里铁路就是杨士晟主持修建的。

杨士晟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对待僚佐和蔼厚德,他离官崇明那天,老弱夹道相送,同声叹曰:“安复得此贤令尹?”

杨士晟知识渊博,善书法。杨士晟任芜湖米厘总办时,时安徽盱眙县津里镇(今属明光市石坝镇)杨氏人中有一个老板在芜湖米市做生意,与杨士晟续上了宗亲关系,这个时候,津里镇上杨氏宗祠正在维修。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杨老板就找到杨士晟,请他为津里镇上杨家祠堂题写匾额。杨士晟愉快地接受了请托,欣然书写“杨氏宗祠”四个大字。杨老板回来做成匾额,悬于祠堂正厅。

img_257

图源:网络

在题写匾额之时,杨士晟还为杨氏宗祠撰写了一副楹联:

辞金愧友,

立雪尊师。

这幅楹联旨在教育杨氏宗族人要树立廉洁奉公理念和尊师重德风尚。每年春节,津里镇上凡是杨姓人家,都要在大门上张贴此联,一直延续至今。

上联是化用“杨震拒贿”典故。

img_258


杨震,东汉华阳人,字伯起,少好学,明经博览,时称关西孔夫子。五十岁,任荆州刺史,为官清廉。期间其好友王浩瀚表兄苗某因事惹上官司,系于狱中。一日深夜,王携带纹银五百两,欲行贿于杨震,求杨为他表兄开脱罪责。杨震觉得这样做,违背自己做人原则,就不顾好友情谊,断然拒收。王浩瀚再三苦劝,并说:“夜间无人知晓,收下何妨?”杨震严肃反问道:“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吗?”所以后来,杨姓人家都自豪地称自己祠堂为“四知堂”。由于杨震拒不受贿,王浩瀚只好抱愧而退。

杨震是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在当时社会,他能做到如此清廉,不循私情,维护法纪,实在难能可贵,一千多年后的为官之人,仍应以杨震为镜鉴。

下联是引自“程门立雪”典故。

img_259

杨时,宋代福建将乐人,字中立。宋史《杨时传》载,杨幼时天资聪颖,能写一手好文章,年龄稍长即专心研究经史。熙宁九年考中进士。时河南程颢、程颐弟兄二人已成为理学名师,很多学子都慕名前来听他们讲学。杨时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千里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杨时学成,回归南方时,老师程颐亲自礼送,高兴地说:“我所讲的道理,将传到南方去了。”

杨时回到福建家乡之后,又在江苏无锡讲学。四年后得知老师程颢不幸去世,前去河南吊唁。在洛阳遇见老师程颐,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可见已等了很久。杨时继承二程衣钵,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后来,人们将这件事当作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由此可见,杨士晟为津里杨氏宗祠题写楹联之用心。

(贡发芹)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