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来源:江淮时报 2024-04-08 15:20:01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是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要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中去,积极探索“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构建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近年来,我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成果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19385 个,其中县级以上场馆37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514个(纳入免费开放目录 1505个),“村级文化中心”17495个。2022年,全省县级以上场馆共接待群众 3617.2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118886场次。

但是我省当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体系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我省虽然已基本建成五级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但由于受“条块分割、分级财政”等体制因素制约,加上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未形成真正的联动发展态势。各级文化场馆各自为政,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上启下的服务节点作用未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联盟“联合体”的特征并不明显。

二是服务不均衡问题突出。目前我省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投入失衡,城乡之间缺乏要素的双向流动和融合机制。中心城区往往优于县级市区,县级市区又优于乡镇街道,城市集中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使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远远优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偏低的乡村地区。

三是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文化产品大多内容单薄陈旧,质量参差不齐,缺少吸引力,难以引起群众的兴趣,无法实现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目标。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长期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薄弱,设施建设落后,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利用不到位,功能发挥严重不足。

四是服务要素不健全。文化场馆“重建设、轻管理、无使用”的问题普遍存在,为建而建、为达标而建、为考核而建现象十分突出。农村服务对象的分散造成了文化产品供给和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供需错位。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总体不足、专业人员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是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中去,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财政投入、运行机制、工作重点、网点布局等,推进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与调配,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均衡服务城乡居民。

二是坚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构建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平衡乡村地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输入和输出,最大限度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城乡覆盖。

三是坚持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应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完善社会力量投资参与配套激励政策,通过文化立法、税收等,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

四是坚持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节庆、民俗及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应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农村文化资源,丰富“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除满足农民自身文化需求外,还可以到城市进行展演或带动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五是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创新基层文化干部引进机制,提升基层文化干部整体水平。创新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机制,通过自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文艺表演、技能比赛等方式挖掘文化新人,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部门分级负责的文化干部培训体系。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