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要素供给 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强化产业要素供给 推动皖北全面振兴
来源:江淮时报 2024-06-10 10:37:15 责编:周晓东 朱媛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层面统筹重大产业布局,整体协同推进皖北产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指导培育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促进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链式”集聚,培育市级千亿级以上、县级百亿级以上主导产业。同时,做活“流通链”、做长“资金链”、做优“人才链”。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强调,皖北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地位重要,要切实增强皖北发展动能,促进皖北全面振兴。近年来,皖北地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装备制造业正在迈向“万亿级”。但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缺少“千亿级”产业链,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水平相对较差。全省共1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皖北仅淮南拥有1个,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二是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皖北地区位于长三角地区边缘地带,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通达水平不高,高速铁路西向通道不畅,不能充分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多式联运存在“连而不畅”问题,部分地市尚无5a级物流企业。

三是发展要素制约较多。2022年,皖北地区中小学学生数占全省总数的57.47%,但财政教育投入占比仅为41.59%。皖北省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1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受用资成本、用人成本、企业家丰度等要素影响,长三角优质资源流向皖北地区成本较高。

为此,建议:

一是做强“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层面统筹重大产业布局,整体协同推进皖北产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指导培育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支持皖北地区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为重大项目落户、企业发展提供“强支撑”。促进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链式”集聚,培育市级千亿级以上、县级百亿级以上主导产业。推进数字赋能,加快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统筹布局建设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开发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园区精细化运营水平。

二是做活“流通链”,构建互联互通格局。加大对安徽淮北—河南商丘高铁联络线项目的推进力度,解决皖北各市向西方向高铁从徐州中转,长三角都市圈经皖北城市群向郑州、西安方向交通不畅的问题。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协调机制,协调航道上下游工作联动,加快推进沱河、浍河等航道整治工程,支持建设区域性有影响力的内河港口,打造水运周转枢纽、联运枢纽,提升通江达海能力。加大高速路网建设力度,提升皖北物流发展水平,构建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机制,依托蚌埠、阜阳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其他地市建设“无水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形成功能互补的特色区域物流循环圈,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是做长“资金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牵引力、撬动力强的特点,推动支持皖北产业项目建设,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在皖北共同设立子基金,支持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优化使用方式,突出绩效导向,充分发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专项资金效益,支持皖北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皖北地区重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加大信贷支持,逐年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民银行“合作机制”作用,加强省级层面沟通协调,鼓励皖北金融机构加强与沪苏浙分支机构开展跨区域金融合作。

四是做优“人才链”,厚植产业发展沃土。正视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才虹吸效应,支持皖北本土育才、产业留才、柔性引才并举的人才政策。加大对皖北地区教育投入支持力度,夯实培育本土人才的教育基础。支持皖北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和省级有关项目资金统筹分配中向皖北倾斜,支持建设综合型和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制定各产业领域领军学者、创新人才、科研团队清单,引导企业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招募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

(民盟安徽省委会)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