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图书馆“忙”说明什么-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公园图书馆“忙”说明什么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6-11 09:46:33 责编:周晓东 朱媛

  据媒体报道,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近日满月了。这个名为和平书院的图书馆藏书8.2万余册,首月接待读者16.5万人次,实现图书借还超5.1万册次,新增借阅卡读者逾1800人次,其中不乏深夜借阅的读者。和平书院的火爆,折射出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求。

  和平书院做对了什么?简单来说,它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城市公园为载体,实际上是在公众开展休闲活动的集中区域,增加了阅读消费功能;二是形成多种业态的城市公园阅读集群,和平书院由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刊茶社和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多元的功能分区更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三是昼夜运营。基于此,和平书院得以实现空间、时间、功能等多个维度服务的拓展,其崭新的运营模式,是对社会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有益探索。

  营造公共文化空间首先要讲究便利性。从单纯售卖图书到提供茶座、饮品服务,书店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集阅读与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书店,受到公众的喜爱。但这些新型书店多数开在商业区,经营面积也比较有限。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就需要在服务时间、服务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拓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成效显著,这些公园集绿荫、绿道、运动、知识普及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公众休闲娱乐提供了空间,在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活动场所建设也在推进,倘若能结合城市公园、村社绿地等,因地制宜地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极大便利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涵养。

  公共文化空间开发要注重功能多样。公共文化空间靠什么吸引公众?必须回应各类群体的需求,让不同的个体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学生群体、城市白领、老年群体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群来说,需求必然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进行功能分区,简单将各项功能杂糅在一起,公共文化空间很可能变成一个“四不像”或者“大杂烩”,在哪个群体面前都不讨喜。和平书院尝试对不同功能进行区分,比如,综合馆以艺术人文为馆藏特色,少儿馆以自然科学为馆藏主题,开馆后确实受到不同年龄群体的青睐。与此同时,和平书院通过举办艺术展、阅读分享、新书发布、亲子体验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服务方式,聚集了人气。

  可持续的运营能力是公共文化空间生存的基础。坚持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条腿走路”,互相促进形成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共文化空间才能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可以更加开放,提升空间功能布设的灵活性,广泛打造与潜在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的合作伙伴进行创意共赢的“接口”,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比如,与公共文化机构、历史纪念馆、邮政部门合作,围绕文学、艺术、自然、生活、文创等主题,为读者奉上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文化体验、艺术鉴赏等。在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班次的同时,广泛招募协助服务的志愿者,增强公共文化空间的参与感,也是提升服务品质的良好途径之一。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3日 02版)

作者:济兼(媒体评论员)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