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营性人才培养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加强经营性人才培养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江淮时报 2024-03-21 17:31:01 责编:周晓东 刘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而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开发乡村人力资本,加快培养以“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为首的五类人才。培养壮大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既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先决条件,更是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务实之举。

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地区长期受困于劳动力流失,懂市场、会经营的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发展缺口大。在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了不少特色种养产业项目,维护好、运营好、延伸好这些产业项目,需要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本领恐慌思路窄。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大都是村干部兼任,平时要处理纷繁的行政事务,没有精力思考如何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本地种植、养殖能手受限于文化教育水平,缺乏市场意识、经营理念和开拓勇气,满足于已有种养技术和规模,在做大规模、做精加工、做响品牌等方面成功突围的案例不多。

三是人才返乡创业难。一些返乡创业者因缺乏社会关系网络来引进、整合资源,加上对行情掌握不准、缺少销售渠道、融资贷款难等问题,难以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若片面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外部资本凭借其管理和市场衔接的优势,将获取乡村资源的绝大部分市场收益,难以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富裕。

为推进经营人才质量、结构、规模更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建议如下:

顺应产业发展需求。一是加强驻村指导。以县为单位,围绕本地乡村产业振兴急需的专业人才,列出需求类别清单,省、市、县统筹资源,将驻村指导工作延伸到产业指导、助企服务、助农销售、金融赋能、村庄规划,落实“双向选择”,实现精准选派、专业指导,强化对选派干部经营成效考核。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以核定基础产量超产部分分成、定额取酬等方式,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收取合理报酬,促进良种、良田、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增效。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引进具备新业态管理、消费者经营、数字化营销、内容运营等能力的兴乡青年群体,围绕乡村农文旅融合,打造“数字化村庄运营”。

聚力本土人才培养。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省级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对农村人才的分层、分类、分阶段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村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全方面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市、县两级要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加大经费投入,结合地方乡村发展要求,建立健全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定期培训制度。二是坚持目标导向。要对现有扎根农村、观念新、接受力强、热爱农业的传统农户进行重点引导培育,打造一批有生产经验的“老农”、想干事创业的“新农”、能发展创新的“智农”和有专业技能的“知农”专业队伍。三是突出学以致用。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让本土人才了解经济理论和市场行情,熟悉省、市、县最新惠农政策,借鉴外地农村经营成功经验,研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实战应用、扩规提质、市场开拓为导向,聚力提升培训实效。

深化创业兴村行动。一是推进政策集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按照互为补充、精准匹配、共同支撑的原则,从制度框架、政策集成、队伍集合、信息共享上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深度联结。制定完善合作、培训、聘用、评估、激励等促进乡村经营性人才队伍优化、壮大的政策制度体系。二是落实创业支持。加强基层治理,增强对村民的动员引导,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为本土和返乡人才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对返乡人才置业兴业,落实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贷款贴息、金融担保、税收优惠等扶持举措。三是深化“万企兴万村”。落实商协会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改变以“输血”为主的帮扶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民企做好对乡村劳动力的传、帮、带,培养造就扎根本地的经营性人才,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致公党安徽省委会常委、安庆市委会主委 李晨婕)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