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青墩 ——记全国政协机关派驻舒城县挂职干部李章程-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炼金”青墩 ——记全国政协机关派驻舒城县挂职干部李章程
来源:江淮时报微信公众号 2021-08-27 15:44:37 责编:曹昱 金珊珊

从首都北京来到贫困乡村,从中直机关干部到村第一书记,2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精力和感情放在驻村工作上,用真情和汗水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他就是全国政协机关派驻舒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墩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章程。

“有多少融入,就会有多少深情”

“锻炼,是为了更好地成长。”这是2019年5月李章程申请到基层挂职申请书里一句话。当时作为在全国政协机关工作6个年头的他来说,主动申请到基层锻炼,是经过一番深入思考的。“作为出身‘贫中之贫’家庭的农家子弟,我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章程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去基层挂职锻炼,不是‘镀金’去的,而是‘炼金’去的。”

胸中有村情,心里就有思路。2019年8月,李章程正式到村开展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没有住在县里安排的宿舍里,而是吃住在村里。刚到村,就围绕村情民情开展走访调研,在最短的时间里挨户走访了全村所有的55户贫困户,并总结出青墩村四大特点:“鱼米之乡”(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半城半乡”(一半融入城市一半农村)、“亦工亦农”(一半工业用地一半农业用地)、“两横两纵”(s341李公麟路、鼓楼北街、古城北路等四条主要交通要道贯通全村)。“李书记走访不是蜻蜓点水,驻村前的一个月,就多方收集梳理青墩村各方面情况,形成了较为详实的《村情调研报告》。”村支部书记代开宝说。

情况清、底子明,为更好地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李章程化村情特点为发展优点,做好多方结合与多元融合文章。在他10平米的办公室墙上,他指着青墩村发展规划图一一介绍、如数家珍,如同整个青墩村都“长”在他的肚子里。他总结的“用好思想引导‘一支笔’,激活群团组织‘一盘棋’,抓住主题党日‘一条线’,点亮流动党员‘一盏灯’,织密四联四帮‘一张网’”等“五个一”加强支部建设的做法,一直是各地来考察观摩学习的重点。他书柜里22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两年来的工作、生活点滴,就是他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工作的最好见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章程谦虚地说。

“与群众靠得近了,聊得多了,现在村里的老人小孩都知道了‘村里有个好书记’。”这是村扶贫专干、团支部书记桂霞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的文章《青墩大美 因为有你》里的一句话。

“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

“干部干部,‘干’字是当头的”。李章程常说,“驻村工作的成效,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最终要看帮老百姓解决了多少难题、办成了多少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驻村后不久,李章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青墩村支部党建薄弱、工作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薄弱、治理能力薄弱的实际,他就提出了“带好一支队伍、积累一块资产、建立一套制度、确立一个规划、培育一种文化”等“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和“抓住关键的人、支持带动的人、争取帮扶的人、调动主体的人、关怀弱势的人”等“五个人”的工作思路,这也成为了青墩村逆势上扬、大步前行的行动指南。

心动不如行动。李章程是个实干家,有了想法,马上就付诸行动。他将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切入点,将建立健全制度、擘画发展蓝图作为关键点,将培养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经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近2年的拼搏努力,如今的青墩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群团组织多次获得市县表彰;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800多万元,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上网难”等急难愁盼事全面解决,青墩草莓采摘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快递服务站等全面运行,青墩垂钓中心即将动工。这些举措,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现在外地人到村里来参观学习,可要提前预约的。”村支部书记代开宝开玩笑自豪地说。

“青墩我乡,初隶石岗;几度更迭,岁月沧桑……”在青墩村文化广场,几个小孩子正在背诵着《村规民约》。“李书记为了这400字的《村规民约》,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几易其稿,花了大半年时间征求党员意见、才最终经党支部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通过。”代开宝介绍说,“这也是他夙夜在公,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这是李章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县委党校特约授课专家,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还熬过无数个通宵,只为把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结合日常所看所做所思所悟,在其个人创办的微信公众号“疑义相析”以及村里“大美青墩”微信公众号中先后撰写发布了《摸清底子 找准路子》、《加强融合 注重引导》、《挂职干部五忌》、《扶贫人,辛苦了》、《农村党建,大有可为》等300多篇理论文章,多次以书信的形式与党员、村干部、帮扶干部进行交流,经常参加各类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

在李章程的努力下,目前,青墩村已经形成以村部为中心,东侧为大棚采摘、水稻种植区;西侧为休闲垂钓、旅游接待区的“东西兼顾、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他始终认为文化建设,重在深入人心,重在润物无声,目前,“大美青墩”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发布各类文稿、短视频合计398篇(条),成为引导思想、宣传政策、展示风采、教育群众、培养干部、凝聚人心的有效平台。

“有多少坚持,就会有多少回报”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80后党员干部,李章程无论是在全国政协机关,还是在驻村期间,他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做深做实做细驻村扶贫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
      两年来,他克服和爱人、女儿长期处于三地分离(李章程在安徽驻村,爱人在北京,女儿在山东)的困难,坚持住在村里、吃在农家、干在田间,始终与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他曾经连续8个月没有回北京,谢绝了至少50次用餐的邀请,只为把更多的时间留在青墩、留给青墩;多次自掏腰包为群众办事,为村里购买办公用品,为同事购买各类书籍,没有报销过一次个人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坚持“事不过夜”,与碧桂园舒城扶贫工作队队长黎超新先后进行了30多次“青墩夜话”,只为把每一项工作都尽力做好。正是因为李章程的坚持,有群众开玩笑说:“村里变化太大,出门几年没回家,回村都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刚开始,我们都认为从大机关来的年轻人,在我们这个贫困村能定得下心、扎得下根、吃得下苦吗?”村民兵营长、文书田兴才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李书记是个有思想、有方法、办实事的人。”而今,在青墩村,流动党员每次回家乡,会到先到村里看望李章程、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在舒城周边务工的农民兄弟深夜经过村部时,会专门问候他;四五岁的孩子在电话中听到他的声音,会大声呼喊“李叔叔”;他为村里的青年主持过婚礼、为刚出生的婴儿起过名字、为一半以上的家庭写过“福”字和春联……在李章程看来,两年驻村工作经历,是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两年,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两年,更是锤炼自我、收获满满的两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两年的深度坚持和全心融入,村里的老人小孩都知道了“村里有个好书记”,老人把他当孩子那样责怪他不会照顾自己,孩子们把他当叔叔期待他的节日礼物,年轻人把他当兄长能说着暖心的话,同事们把他当榜样对标看齐……现在在青墩村,知道李章程将要离开时,所有能看到的党员群众眼里都是满眼的不舍,更多的是感动和感谢。“两年的奋斗实实在在,两年的经历丰富多彩,两年的锻炼弥足珍贵,两年的付出无怨无悔,两年的记忆刻骨铭心。”李章程说。

2021年6月,李章程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第七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我十分感谢组织给我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以及家人的默默付出所给予的支持,让我明白共产党员的初心所在,更让我在青墩取到了‘真经’。”李章程说。

青墩村,已成为青年干部墩苗历练、选派干部炼金成长之地,李章程就是这里走出的墩苗者、炼金人。(张辉)


​来源:江淮时报微信公众号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