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但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物也出现递增趋势,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之一。农村存在农资经营者未依法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未全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未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等情形,这些不可降解的农药包装及残留的农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同时也影响着人畜健康和农产品安全。
当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问题: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难。一是回收综合成本高。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巨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分布广,收集难度大,需要补贴的资金量大。二是生产经营者履行义务存在困难。农药生产企业缺乏回收意识,农药经营者协助回收主动性不高,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回收储存的费用如何分摊、政府如何补贴尚未明确。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难。一是专业化处置公司数量不足。目前,缺少农业包装废弃物的专业处置公司,能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企业数量不足。二是无害化处置的费用高。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该区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费用为4000元/吨,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最低为6000元/吨,相关农业企业为此面临成本增加压力。
责任主体未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协调性、统筹性的工作,需要农业农村、环保、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良好格局。但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及政府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未协调配合一致,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为此,建议:
一、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加强对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水平;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强化环保意识,减少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行为。加大对现有农药销售店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销售、回收台账和回收装置等,提升回收效率,降低回收难度,推动农药生产企业开发使用绿色包装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二、构建回收处理再利用体系。一是加快引进或建设专业化回收处置公司,定期到农村收集农药经营单位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应收、尽收、高价值利用;二是建立纵向运行体系,借鉴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体系的经验,加快建立完善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转移、处置运行体系;三是各责任主体要定期监管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进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保证回收处置工作落到实处并持之以恒;四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鼓励村组之间、村民之间开展监督,及时举报和纠正随意丢弃或不合理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行为。
三、强化相关责任部门协调配合。一是强化责任主体履职意识。加强对部分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完善沟通协作方式,获得责任主体的支持与理解。二是各责任主体成立联合机构,统筹协调全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农业农村局负责回收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生态环境局负责无害化处理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要素投入。一是推进资金集聚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将环保处置设施建设和收集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项目补贴;另一方面可尝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第三方,逐步解决回收成本高、资金压力大等棘手问题。二是推动科技集成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创新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绿色发展专家顾问制度。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 吴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