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治理到防洪安全、从生态之美到湿地文化、从科技治巢到城湖共生,合肥市政协多层次多角度持续关注巢湖治理—— 倾情呵护“最好名片”-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从环境治理到防洪安全、从生态之美到湿地文化、从科技治巢到城湖共生,合肥市政协多层次多角度持续关注巢湖治理—— 倾情呵护“最好名片”
来源:江淮时报 2023-11-02 14:56:52 责编:曹昱 王悦

谋划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杠杆性工程、实施巢湖夜游亮化、高颜值打造可亲可近巢湖、规划建设巢湖博物馆……

10月25日,一份合肥市政协11条建议的《清单》送达市政府有关部门案头,开启新一轮办理流程,主题是“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

而就在两天前,市政协组织委员来到巢湖岸边,为另一份刚刚办理完毕的《建议清单》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性视察,主题为“提升环巢湖十大湿地文化内涵,助力打造合肥‘最好名片’”。

两份清单首尾相接,并非巧合。

近年来,打造合肥“最好名片”,全市人民群众的翘首期盼,也是政协委员们持续关注、浸透情感和智慧的建言热点。

监督   施巢湖之治

巢湖之滨,岸上草原,软软的绿毯上,游人们在悠闲地漫步。几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0月23日,当政协委员们来到这里开展监督视察时,50多岁的李学根穿着橘红色马甲 ,正埋头认真地擦拭着自动售卖机上每一个按钮。

他曾经是一位渔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过去夏天暴发的蓝藻,时常会撑破渔网,散发的臭气更是刺鼻难闻。现在多好啊,天天看风景!”李学根抬起头看着远方,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他很珍惜这份保洁工作,更珍惜这里来之不易的环境。

诚然,让巢湖水变好,曾经是合肥人多少年的梦想!

从“九五”期间开始到“十二五”期间,合肥市不断加大对巢湖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力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巢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但是,巢湖水体水质总体呈现出 v 类,仍表现为富营养状态。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 “十三五”以来, 市委、市政府果断制定了聚焦点源、线源、面源和内源“四源同治”的治水方略。

如何实行“四源同治”?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朱青,巢湖研究院院长,十四届合肥市政协常委。担当“双岗双责”——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巢湖治理。为了全面掌握巢湖流入河道的线污源染问题,朱青带领研究人员深入开展现场勘察,在原有的12条河道基础上,重新疏理出影响巢湖的39条入湖河渠,为精准治水提供了清晰完整的水系图。因而他的建议里富有切身体验,也见证了政协委员们为巢湖治理倾注的智慧和心血。

“点源污染治理,核心是管好河排污口。”2017年5月合肥全面推行河长制后,市政协及时跟进,实地调研南淝河、十五里河等城市河流排口,创新提出建立入河排污口治理长制度,推动合肥在全国首创实施“河湖长 排长 警长 检察长 民间河长”的五长联治模式,打通河长制的“最后一公里”。

在2018年11月召开的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市政协围绕“发挥河长制作用,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议题,提出坚决打好“雨污分流管网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正本清源清淤除治”等治水“六大战役”,共37条意见建议,均被采纳落实。

此后,市政协先后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城市地下雨污管网整治、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等监督性调研,有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的落实。

一组数字颇令人振奋:目前,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的ⅴ类转为ⅳ类以上。今年上半年,再度转为ⅲ类,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

 协商   兴巢湖之利

“巢湖流域历史上饱受洪水侵袭和淹没之痛,防洪保安一直处于‘三线作战’的严峻态势——上承山洪袭击、下受江洪顶托、内困湖洪冲击,排洪、蓄洪、泄洪矛盾尖锐。” 市政协委员、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朱德开说。

令政协委员们担忧的是,旱涝灾害频发,既危及了合肥千万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制约着合肥乃至合肥都市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夏,合肥又遭遇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巢湖水位、巢湖蓄水量均超历史极值,合肥主城区形成“关门淹”。

此时,担任防汛抗洪抢险巢湖市督导组组长、驻扎一线20多天的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一边工作一边调研思考,与现场水利专家讨论防洪大计,形成并以省政协委员身份提交了《关于高标准筑牢巢湖流域综合性防洪体系的提案》。针对巢湖防汛“上栏”拦不住、“下排”不通畅、“边分”没空间的问题,提出兴建对江排洪大型泵站、构建流域水循环安全系统、启动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的建议,得到省直有关部门重点办理,推动相关重大水利项目落地建设。

同年11月,合肥市召开政协委员资政会,以“构建江淮水系,助推合肥都市圈发展”为题,围绕防洪热点,统筹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大力提升入江排洪能力、分类提高流域防洪标准……市政协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与此同时,谋划长远、变水害为水利,则成为委员们思考的另一个视角。

今年9月,市政协召开“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议政性常委会议,聚焦如何巩固提升巢湖综合治理成效、更好书写巢湖综合治理“下半篇”文章。其中一条建议是依托“引江济淮”推动水体循环,构建健康水生态体系。

“建设江淮水运大通道是打造城湖共生最好名片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曾经主抓巢湖治理的副市长,到现在分管人资环委的市政协副主席,王民生深知打造巢湖一级航道的意义所在。

“江淮运河是平行于京杭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市政协委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德清建议,江淮运河要锚定争创全国内河航运中心和全国物流集散中心,巩固拓展提升内河航运。

 议政   启巢湖之智

     10月25日,记者走进巢湖研究院演示大厅,诺大的显示屏闪烁着每一个监测点,滚动播放着动态数据。从点开一张地图开始,巢湖一切现时环境状况都尽收眼底——这就是被誉为的“数字管家”的“数字巢湖”平台。

“数字巢湖”自2017年启动建设,到2021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实际上2020年暴发特大洪涝灾害之时,建设中的“数字巢湖”基础版已经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整体上看,在应对洪灾中,“巢湖智慧应用不足”的短板仍然明显。“数字巢湖”亟需完善功能、迭代升级,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在当年召开的政协委员资政会上,时任市政协委员、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兵就呼吁,加快构建合肥市水系安全管理智慧应用平台,从而实现“洪涝灾情信息透彻化、历史汛情数据追溯化、防汛指令传达实时化、水量工程调度精准化、省市防汛指挥闭环化”的目标。

从“能用”“管用”到“好用”——巢湖研究院总工程师万能胜用通俗极简的语言向记者描述“数字巢湖”专业而繁复的“三步”建设目标。

怎样走好“快三”?今年召开的市政协十五届九次常委会上,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学院副教授倪敬能建议,拓展功能模块,增运力、扩容量,将“数字巢湖”平台打造成集监测、研判、预警、决策等系列辅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脑。

市政协调研组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数字巢湖”建设力度,充分运用“数字巢湖”构建跨行业大数据集成平台,提高流域管控、应急处置、监督执法等水平,推动“数字巢湖”向“智慧巢湖”“孪生巢湖”升级转型。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继续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巢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为做好巢湖综合治理夯实专业技术支撑。

 对话   展巢湖之韵

     10月28日,正值周六,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内游人络绎不绝。两面展墙橱窗里,獐、小天鹅、白琵鹭、扇尾沙锥……琳琅满目的动物标本,栩栩如生,特别吸引孩子们的好奇。

   三河湿地是环巢湖十大湿地之一。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于2018年全面启动,至2022年7月底全面建成。建成后的环湖十大湿地宛如一条翡翠项链环绕巢湖,为巢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当年合肥因此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如何在尽显巢湖生态之美的同时,发掘其文化之美?这正是湿地群建成后面临的新课题。

      为此,市政协将“提升环巢湖十大湿地文化内涵,助力打造合肥‘最好名片’”纳入《2022年度政协民主协商计划》,组织调研组围绕8个重点研究方向,赴十大湿地、沿湖部分乡镇村庄,开展实地调研,召开4场基层干群座谈会和一场专家座谈会,于8月23日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既有环巢湖特色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有巢氏文化,更有新时代以“科里科气”为显著标识的创新文化、科技文化……

“重新审视、锻造、彰显环巢湖湿地的文化价值,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合肥标识,对于助力打造合肥‘最好名片’有着重要意义。”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缨看来。

“巢湖地区秦时就开始设立居巢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合肥更是创新之城,奇迹之城。”市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洪放希望,讲好最新鲜最动人的城湖共生故事。

科普宣教是生态湿地的自然优势,也是湿地公园的重要功能。市政协常委、省委党校副教授吴义达把关注点放在湿地科普。他提出打造环巢湖科普文化走廊,让巢湖“最好名片”更丰富、更立体、更响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教授在发言中建议,以“文化+科技”和“科技+文化”两条路径加以系统谋划,进而实现湿地文化呈现出高科技内涵和高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形态。

一份份清单浸透政协真知灼见,一条条建议饱含委员拳拳之心。市政府5个相关部门对此认真办理和积极回应。市林园局副局长岳长青表示,将强化“文化理念”,突出“文化思维”,丰富“文化内涵”,让更多市民走进湿地、体验湿地、享用湿地,让湿地成为市民家门口自然体验最好场所。

通讯员 左士佳  沈鹏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勇 毛学农

摄影:王世保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